跳到主要內容區

109年度「表達藝術與高齡照護」共學群

表達藝術與高齡照護共學群以關懷高齡社會議題為出發點,提升高齡者健康福祉與終身學習為願景。並以「音樂」為中心之表達性藝術為應用設計的核心;高齡場域實際參與及問題導向課程規劃,培育學生具備高齡照護之同理心與跨領域應用設計的能力,創造讓年輕一代可期待的未來與創新事業可能性。

共學群師生於課程教授、實務實習以及跨國合作交流中共學成長,運用共學群成果(研究成果、出版教材、音樂輔療活動設計與輔具),建立樂齡友善照護環境與學習場域。

 

共學群目標

表達藝術與高齡照護共學群計畫肩負社會責任,期能發揮社會影響力,與在地高齡場域聯結,在計畫執行後能讓參與計畫之教師、修課同學以及計畫連結場域之高齡長者皆能有所成長。

教師成長:

  1. 跨領域團隊:共學群團隊由跨領域單位所組成,包含校內跨院系所、外校跨領域系所以及業界單位。
  2. 跨領域共學:課程由跨領域教師合授,於授課過程與跨領域教師共同學習增長。
  3. 教師成長工作坊:以共學群核心議題為中心,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教師成長工作坊,讓團隊教師在非專業領域外的專業知識能有成長,讓共學群的發展更加穩固。

學生成長:

  1. 跨領域學生共學:課程開放各學院學生修習,讓各學院系所學生以不同觀點來對高齡議題提出見解,使不同領域學生相互激盪出不同的想法與觀點。
  2. 課程多元設計:課程採問題導向規劃,結合理論與實務以及實地場域觀察實習,讓學生不單只是接收理論知識,進而讓學生具同理觀察、思考以及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創造事業的可能性:課程規劃讓學生提早接觸產業場域,並於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習創業提案與設計應用的能力,做為未來創造事業的基礎。

109 年度音樂於高齡照護之設計與運用課程規劃與執行成果

一、課程

()課程目標

近年國內老年人口快速成長,已成為聯合國定義之高齡化社會,有長期照護需求的人數也快速增加。目前政府推動長照十年計畫 2.0,目的為建立更優質的長期照護體系,提升照顧與受照顧者的福祉及生活品質。

本課程學生來自中山大學跨院系大學及研究所及高雄醫學大學;師資群包含:中山大學各科系教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的教師與實際智慧長照場域的專業醫護人員領導。以社會學觀點探究高齡核心需求,綜合音樂、高齡照護與工業設計之能力,利用 4D 原則 (Discover 發現,Design 設計,Develop 發展,Deliver 傳達以音樂與肢體律動為主軸,設計出適合高齡者的輔具或相關音樂藝術活動,期望能提供受長期照護者更多能表達情緒並療育的休閒活動,同時並具有身心復健功能。

()具體措施及創新作法

  1. 教學及研究團隊

(1)師資群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 李美文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陳建州副教授

(2)協同師資

國立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顏仲崑博士後研究員

公視銀髮節目製作人周傳久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 陳建旭教授兼國立成功大學技轉育成中心主任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 李宜家博士生

吉而好文創關係企業/趣活設計師平台 侯勝敦執行長

(3)助教群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 蔡宛錡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醫學科技研究所 劉至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陳紫潔

(4)研究團隊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教授李美文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陳建州副教授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醫學科技研究所 蔡雅岫博士生

(5)合作單位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高雄榮譽國民之家

 

  1. 具體措施及創新做法

本課程由不同專業領域教師群領導,結合音樂與工業設計運用於高齡照護,激盪出不同的創意,以設計出符合高齡被照顧者需求的樂器或藝術活動。在此過程中培養同理心,對高齡被照護者表達關懷,並藉此發掘自身性向與能力,掌握未來學習方向,拓展就業視野。授課師資採跨領域協同教學,主要授課教師包含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李美文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陳建州副教授,以及校內外學術與業界協同師資等。

課程規劃分為跨領域專業課程::高齡照護相關議題:高齡者的特質、長照北歐經驗分  享。台灣音樂發展議題:台灣歌謠。社會學觀點相關議題:社會學觀點探討音樂偏好。創新設計議題:創新思維在音療活動&輔具之設計與應用。

為符合學用合一之目標,安排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高雄榮譽國民之家實地參訪與長者進行互動觀察。舉辦設計工作坊增進學生期末成果設計能力與釐清學生設計方案概念。參與駐校樂團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兒時記憶,台灣」音樂會聆賞,了解更多的台灣音樂曲目,做為期末成果設計參考。期末成果發表讓學生整合課程跨領域專業知識以及實地場域觀察長者需 求,設計出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以及成品。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