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永續生態」共學群
-
「前線碳測隊」打造低碳校園,中山大學勇奪「節能減碳競賽」全國唯⼀特優(環境教育 學程)
「環境教育實踐推廣專題」課程透過設計教學教案,讓學生主動查詢自訂主題之相關 知識,深化本身對環境的認知,同時將自己所學推廣給一般大眾。本課程在陳孟仙教授與 劉叔秋副教授的指導下,由學生組成「前線碳測隊」團隊,參加教育部首次舉辦的「大專 校院推行節能減碳競賽」,透過量化問卷調查、環境知識轉譯、粉絲專頁推廣、實體分享
會等一系列活動,將食物碳足跡概念更普及推廣給在校學生,推廣後成功喚起學生的減碳 意識,整體行動方案在競賽中大放異彩,榮獲學校師生行
新聞:
2. 高中地科種子教師海洋工作坊(氣候變遷與調適學程)
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促進高教端與高中端之科學交流,今年於 8/16-8/17 及 11/21 辦 理二場高中地科種子教師海洋工作坊,以海洋科學四大領域為主要架構,由海洋科學系教 師進行經驗與教材分享,並與高中地科種子教師互動,共同討論發展符合高中多元課程精神之課程教案、教材模組,以期能讓海洋研究能量能貼近地科教學需求。本次海洋工作坊 主要進行方式以討論、課堂實作與現場操作為主,由海洋科學工作者帶入近年來世界與臺 灣海洋科學研究的成果與資料,結合容易在課堂操作的軟體及資料庫,共同發展適用於高 中地科教學之教學模組與課程。
活動相簿:
3. 配合學校辦理 OPEN HOUSE 共學群工作坊
為搭配 40 週年校慶及增進本市高中生對於中山大學的認識,本共學群於 11/28 辦理 OPEN HOUSE 共學群工作坊,以「永續海洋」為主題規劃了 4 個有趣的專業型體驗課程, 分別為「海洋生物的探索」、「顯微鏡下的世界,海洋沉積物的秘密」、「近岸無機碳動力學
實驗室參觀」和「珊瑚礁生態系及深海冷泉生態系統介紹」。透過專業解說及實作活動帶 領大家認識守護海洋所需具備的基礎專業及應用科學,了解如何運用海洋科學知識進行 觀察、分析並應用在海洋環境保護與資源保育。報名的高中學生以分組輪流的方式參與 4 個課程,總計共服務了 320 人次。
本次活動滿意度以五分量表進行調查,分析後發現本共學群之課程評分項目皆得到很 高的評價,有 89%的學員認為「課程內容充實詳盡」(4 分以上);「課程內容之實用性」達 4 分者以上佔了 80%;對於「教師的解說內容」感到滿意(4 分以上)則有 88%;「課程整體 安排」的滿意度(4 分以上)高達 86%。
4. 課程評量
全球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所提出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觀點,強調經驗要從實際的活動中獲得,我們也針對本共學群中七個實施戶外教學的課程進行學生反思問卷。問卷使用google表單製作,並讓學生上網填答,以作為學習成效評估機制中的一環。所施作的課程包含有環境教育學程的「生命科學」及「氣候變遷與調適」課程;擁海學程的「海上實習」(學)(碩)課程、「海洋脊椎動物學」和「海洋無脊椎動物學」;以及生物多樣性學程的「海洋生態與海洋科技教育探索」課程,有效樣本數為192人次。
在分析結果中,超過91%以上的學生能夠很清楚活動的目的及其內容,並且能投入當次的活動體驗中。另外,參與活動後也為73%的學生帶來正面影響。由問卷可了解到本共學群加入戶外教學與實作對大多數的學生都能有正面影響,並且也能讓學生了解整個活動目的,讓學生願意投入於活動或實作當中。
選填正面影響學生回答範例:
-
實際看到跟課堂上的圖片是不同的,親眼看過才更能理解,課堂內容非常有趣。
-
以前都覺得參訪都走馬看花隨便看看,這次參訪卻讓我很投入,透過學長姐他們的介紹,可以很直接清楚的知道每個儀器設備使用方法、用途等,也讓我對海洋科學產生興趣。
-
是,對於出海這件事覺得極度專業,台灣身為環海國家,在相關領域的著墨很深,在軍事或民生上,海洋的學術研究有很多可以應用的地方。
-
上課聽講與實際參訪還是有著不一樣的感受,實際參訪能讓我更加感受到海上科技船的生活,也讓我有了一次特別的體驗。
-
是,對於台灣海洋生物方面的標本還有活體的收藏有一番見識,還有我們對收藏的態度等等。
選填負面影響學生回答範例:
-
會,第一次感覺到那麼暈。
-
高估大家對搭船的活動力。
-
在船上作業比想像中更難很多。
從負面影響的答題中可知學生對於在海上作業及出海暈船所感到的不適應,但從此戶外課程中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從事海洋工作的辛苦及困難性。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