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度「ORCA-STEAM」共學群
共學課程-南星樞紐產業樞紐學程
南星樞紐產業樞紐為第一階段規劃之學程,目的是以「樞紐」的概念導引學生系統地選課。所謂「產業樞紐」即產業所依靠之關鍵能力像樞紐一樣,可以動態調整應用場域,讓產業發展能有最佳之彈性與適應力。本學程依據南部幾個主力企業之發展規劃,從原先系所之必選修課程中調配,並搭配跨院跨領域之選修,達到由工學院、海科院、台船與中信造船等在地海洋科技相關產業合作共同規劃之特色學程,開設「南星樞紐產業學程」。依產業高雄主力產業發計畫共分成四組 - 海洋能源科技、設備系統科技、國防科技及船艦工程。學生修讀本學程得任選一組,每組修讀至少8門課,原所屬系所至多3門,外院系所至少3門(已通過本校整合學程會議)。
共學師資
共學群除教師之參與外,透過與業界的團隊組成,將研究與教學結合,發揮團隊的能量,打散傳統學科及產官學的分野,以議題整合團隊成員,教學同時發展研究、研究同時引導教學,相關之團隊架構如前架構圖呈現。團隊在今年也申請教育部苗圃計畫,以智慧港市為題,計畫獲通過並完成六場港市工作坊,成果獲得港務公司認同,已累積教師社群參與之力量。
校內教師
校外教師
亮點特色
1. 水下設計仿生競賽 – 流魚型試
工作坊以三階段方式引導學生先有興趣,由興趣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工作坊結合海科院及工學院之教師及助教,正式競賽將於109 年3 月 28 日進行,優勝者將輔導後續參與國際仿生競賽,以下為各階段之摘要說明。
第一階段 – 魚體演化與流體的關係:由海科系廖德裕教授說明魚體型態,以及魚體如何因應水流演化出之型態,接著由海工系葉博宏教授說明流體基本原則,同時學生將黏土捏成的魚體放在流體水槽,由老師分析不同形體造成的流體狀況。
第二階段 – 魚體電腦模擬:由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王郁仁教授帶領學生,藉由 solidworks將魚體實際繪製於電腦中,作為後續電腦模擬操作之用,對於初步學習的同學,也可藉由手持3D掃描將模型掃入電腦中修正,以減少進入此領域的專業門檻,任何非工程專業的學生都可以藉由工具開始建立魚體模型。
第三階段 – 實際競賽原預計於109 年 2 月 22 日進行 (因肺炎疫情,將延至3月28日),團隊將以魚類、鯨豚鯊魚之型態為核心概念,設計一件仿生作品進行水中競賽,並由阻力最小且穩定前進者獲勝。本競賽以極具發展潛力之海下科技結合近年來熱門的仿生設計為主題,鼓勵學生接觸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及多元化軟硬體工具,進而培養發現問題並以跨領域思維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
2. 南星產業樞紐學程課程
學程結合海科院及工學院相關課程,分別於11月8日舉辦「台灣國際造船(股)公司」校外參訪活動,由海下所邱永盛老師率領工學院及海科院學生體驗產業環境與就業資訊;11月13日合辦「南星產業樞紐學程」專題講座,邀請國艦專家林聖義博士,為本校師生講解國艦國造展望與造艦模擬分析實務;12月4日合辦「南星產業樞紐學程」專題講座-「專案管理–團隊達成目標的方法」,邀請工程管理專家魏秋建博士,為本校師生講解專案管理與相關分析實務。
3. 業界合作 – 綠色港口與港市工作坊
共學群將長期發展港口產業之課程與工作坊,108 年度與港務公司合作綠色港口桌遊,並在國小示範操作修正,後續將與共學群師生研發不同深淺之版本,並以此作為綠色港口之示範操作教材 (目前已有國際港口接洽,希望將教材國際化);另共學群與苗圃計畫合作,延續港口議題,培育對港市發展有興趣之跨域學生,已舉辦六場工作坊,成果獲港務公司認同,將於109 年2月由學生團隊至港務公司,與港務公司總經理簡報成果,成為港務公司內部正式研究案。
共學群為發展海洋文化,與高雄翰品合作,將「食育」融入課程,讓學生親自挑選食材、設計菜單、採買處理、擺盤及介紹菜色(說菜),除須嚴選符合「臺灣海鮮選擇指南」中、環境友善的綠燈魚種,包括文蛤、虱目魚、牡蠣、吳郭魚、烏魚等,也帶領學生思考食材的在地性與特色,反思台灣的海鮮文化、生態保育及資源利用等課題。(相關新聞: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4222211)
共學群特色:共學群發揮中山大學海洋之專長與特色,並長期關注高雄山海河港之議題,建立以海港城市為基礎的教研團隊。第一階段以南星樞紐產業樞紐學程為目標,建立「海洋能源科技」、「設備系統科技」及「國防科技」及「船艦工程」四個範疇之課程,107 (前期) 之成果主要為建置實習工廠之設備、產業環境探索、及開啟與產業的對話,產業環境探索包含舉辦「台灣國際造船(股)公司」及「勵進LEGEND海洋研究船」參訪活動,帶領工學院及海科院學生實際體驗產業環境與就業資訊,擴大學生視野;開啟與產業的對話包含舉辦相關之論壇與工作坊,協助臺灣港務公司舉辦智慧港口論壇及工作坊,邀請安特惠普港、比利時T-Mining公司、鹿特丹港及國內太平洋船務的專家,分享各港在發展智慧港口上的經驗,特別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在物流及港口管理上的成果,讓中山師生接觸到國內外港埠之創新機制,更重要的是培養團隊進行相關議題的概念養成,同時保持與國內外業者的密切聯繫。
第二年除延續學程課程外,開始帶領學生與港、與海洋產業的合作,並開始發展跨域合作競賽的模式,108年度發展模擬魚體的仿生競賽,未來三年以港市為目標,發展僅有中山才有的港埠產業課程,以南星樞紐產業樞紐學程 (現有)、海事工程學程 (現有) 為核心、連接綠色港市微學程 (新)、智慧港埠微學程 (新),並發展專業溝通與表達、仿生競賽、領導與合作三個系列工作坊,以工作坊結合學程課程,讓學生在競賽中學習團隊跨域的能力,同時透過共學群對接港埠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