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8年度「跨領域智慧製造」共學群

計畫成果摘要:

 

工學院於5月15日及11月8日舉辦「台灣國際造船(股)公司」校外參訪活動,分別由機電系王郁仁老師與海下所邱永盛老師率領工學院及海科院學生,前後參與學生共70人,實際體驗產業環境與就業資訊,以擴大學生視野。

 

本院於11月26日與12月3日舉辦「南科 AI_ROBOT 自造基地」校外參訪活動,由程啟正副院長率領「跨領域智慧製造學程」相關課程「物聯網與大數據於智慧製造應用」之機電系修課學生共64人,分組學習操作Zenbo智慧機器人。該課程「Zenbo 圖像式程式教學」教導學員如何透過簡單操作的圖像化編程,設計各種Zenbo互動應用,可應用教育、家庭與醫療照護,課程精彩有趣,在場學生皆獲益良多。

 

感測器連網是智慧製造不可或缺的一環,本學程透過原理與實做,教導學生進行有線與無線感測器互聯網建立,並進行場域測試,如下圖1所示。我們更建立智慧實習工廠所需五軸工具機、車銑複合機與機器手臂連網能力,即時顯示工具機的多項參數,以及機器手臂的力量感測。未來將整合無人搬運車,以及自主開發的力量感測器,實現智慧製造實習工廠,工廠佈局如下圖2所示。超越課堂,並建立智慧製造場域,提供學生實際參與與建立智慧製造,是本計畫的創新特色作法。透過本學程的教學,同學可親手完成物聯網系統,並得知系統運作情形。

 

 

 

 

為因應全球產業變革與政府創新產業生產力4.0計畫,以及學子在此趨勢之下的就業與創業競爭力,中山大學工學院整合智慧機電學群,包括機電系、資工系、通訊所、醫科所、光電系、教育所、資管系七系所跨領域教授團隊,及夥伴學校,包括成功大學系統系及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機械系;並與財團法人金屬中心、東台精機股份有限公司、新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技術研究院南分院、日月光半導體,組成「智慧製造跨校跨域教學聯盟」,積極推動工業4.0/生產力4.0的關鍵核心技術,藉由網實整合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結合電腦運算、建構先進智慧製造系統。在教學上以專題引導與實務案例的方式,進行基礎知識的建立,藉由需求發想、業界經驗的導引、資料的收集與實做等程序,以致專題實務的實現與專業知識的內化。

 

在產業經濟推動方面的成果,高東屏地區是我國金屬製造產業、汽機車零組件、船舶製造業、數位軟體產業聚落,這些產業都是工業4.0的要角,特別是傳統製造業對於新技術引進的腳步較為緩慢,本校所建置的示範場域與共學群課程將成為高東屏區域雲端製造示範基地,提供業者學習、參觀與導入評估等用途,與在地互動回饋社會。引導教學方向符合業界需求。

 

本共學群計畫結合機電系、資工系、通訊所、光電系、醫科所、教育所、資管系、應數系之專業教師,除提供學生跨領域智慧製造中所牽涉到的機動學、自動控制、機械製造、機器學習理論、訊號處理、邏輯控制等跨領域相關知識外,並提供與智慧製造相關的跨領域實務課程或工作坊,例如:智慧製造聯網整合技術、智慧製造與監測技術、物聯網與大數據於智慧製造應用、智慧製造專題實做研討,從基礎學理訓練出發,再以實務課程作為驗收。加上應用系統端與物聯網端之智慧製造相關基礎課程與實驗課程,並連結應用實作課程,增強學生對於物聯網以及大數據為主的應用基礎,並落實問題導向學習PBL精神與填補產業需求人力缺口,以提昇學生未來在產業界所需具備之專業技術。未來將邀請國內外學界或業界大師擔任短期講座或兼任教師,亦將邀集其他相關專業老師規畫整合學程,豐富共學師資內容,拓展學生多元視野。並召開多場教師交流會,本共學群課程如下:

 

簡介工業4.0與物聯網,包括智慧製造相關技術,網路協定,大數據與資訊安全,數位影像與機器學習,Arduino程式設計與應用,工具機簡介與機聯網等主題。實作成品與課程介紹如下圖所示。

 

 

且同學們修課後,參加由教育部與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舉辦「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獲得全國特別獎,這項競賽計有來自全國四十二所大學校院報名參賽,經過激烈的初賽競爭,有二十四個學校十二個不同的系所與十間業界法人團隊共五十七隊進入決賽,可見大數據分析的專業與競爭已達相當水準。詳見以下新聞稿連結:https://news.nsysu.edu.tw/p/404-1120-215619.php?Lang=zh-tw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