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度「食品安全」共學群成果






























(1) 共學群特色
本學群目前包含兩大學程,分別為食品安全學程與健康醫學學程,兩者皆關注與所有人切身相關之社會重要之議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於2016年12月發佈「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食品安全人才培育計畫申請作業須知」,就已標明「規劃食品安全教育已是刻不容緩之事」,國際間亦將食安視為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目前世界各國普遍面臨食安問題對健康的威脅,於是聯合國訂定2019年為世界食安元年,並於今年年初舉辦了「第一屆國際食品安全會議」宣佈,而從2019年開始6月7日為「世界食品安全日(World Food Safety Day)」。
食品安全學程之課程設計為跨學系並兼顧檢測技術、風險評估、管理溝通等方面的實用課程。因此邀集化學、生物、醫學、環工各系教師,與市府農業局及衛生局、食藥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民間檢驗公司(如SGS)、醫療院所(如高雄長庚醫院、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等機構專家,結合南部在地單位,致力於推動南部地區食安議題,特別是中山大學位處哈瑪星以及旗津地帶,是高雄主要的觀光景點,而觀光區的食品安全條件及相關問題亦不容忽視,因此食品安全學程未來將致力於朝向食品安全在地化的目標邁進。
目前全國有六校成立食安研究所(包含台灣大學、成功大學、陽明大學、中興大學、台灣海洋大學與屏東科技大學),而台北醫學大學則有全台唯一的食品安全系,足以見得食安議題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因此本學群希望能成為南部食安議題的領頭羊,培養中山的學生更廣闊的視野。
而健康醫學學程之課程內容會聚焦在學子們平日生活上容易遇到會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並依此為主軸,串連本校現有系所(化學、生科、生醫、醫科等)、共學程(如PM2.5及食品安全)與當今社會重大生活議題,使本課程能更全方面且正確的傳遞給青年學子們維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及資訊。本學程所屬之課程,授課師資將與高雄醫學大學及附屬醫院及高雄地區大型教學醫院中心(如高雄長庚醫院、高雄榮總醫院、義大醫院)合作,以結合高雄地區之醫學教學資源,打造優質的基礎醫學教學平台,使中山大學學生能在本校醫學院成立前,即能率先享有基礎健康醫學教育。
除了與在地單位的合作,共同參與規畫與講授課程,本學群還結合本校毒藥物暨生醫快篩科技研究中心,該中心有近二十餘台質譜檢測儀,讓學生在未來課程更能實際參與操作。
(2) 共學群內部課程、學程、師資
本學群結合三大院校六系所,包含化學系、生科系、海資系、醫科所、環工所、高雄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今年開設共七門課程,有兩門課程皆結合外校師資共同授課,海洋食品科學概論一樣由高雄科技大學水產系的李憶甄助理教授,而食品安全分析概論則由高雄醫學大學醫藥暨應化系的庫碼助理教授協助。
今年所開設之課程橫跨醫科所、化學系、生科系、海科系,偕同開課,並依然力邀不同地方的講者來替學生講演,並積極邀請這些講者未來一同加入學群內合作。
為讓學群能與不同學群相互連結,例如PM2.5的氣膠議題,本學群將新增一門全新的健康醫學學程,目前已審核通過。規劃於108-2學期開始運行,會率先開設身心健康醫學講座、營養與藥物安全講座兩門課程。
學生學習成效
學生於作業及心得反饋都給於相當高的正面回應,多數修習本學程課程之學生表示會選擇前來修此門課程,因對當今食安問題深到憂慮,希望能借由修此門課程來增進識讀食安資訊的能力,亦有不少學生表示中山並無食安相關科系,卻辦理了食安課程而想前來了解。對於課程進行方式亦給與大力肯定,有別於一般課堂僅是在教室內聽課,本學群安排多場演講,讓學生能以直接和專家學者面對面問答交流,除了課堂演講,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因此本學群亦安排了多達九場參訪與兩堂實驗課程,讓學生直接去走訪體會從食品製造工廠,乃至檢驗機構,從源頭至管理全方位學習。
(一) 亮點特色
一、本學群今年共開設七門課程,修課人數多達401人,可以見得學生對食品安全議題的重視與高度參與興趣,且除修課人數的增加,今年選擇加入食安學程的學生亦增加至十位,相比於去年的一位,為相當大幅度的成長。
二、本學群之課程讓學生的學習領域不侷限在教師授課,安排了多場校外參訪活動,讓學生能實地走訪並參與動手操作體驗,像是參觀了味全工廠、龍泉啤酒廠、台灣啤酒廠、SGS等,或是與快篩中心合作,讓學生能實際進行實驗,藉此更瞭解食品的加工製造過程,以及食品檢驗環節如何進行。除參訪之外,課程安排了多場演講,藉由不同領域的食安專家學者之講演,讓學生能以不同觀點及面貌切入食安主題。
三、為了讓食安知識能更加推廣,本學群除校內課程外,更參與了多項展示活動,致力於推廣食安知識,讓不同年齡層或是單位都可以接觸到更正知正確的食安觀念,今年參展包含:第59屆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第二屆「西灣談共學」成果展、臺灣國際漁業展等。
四、除國內的食安知識推廣,學群更希望能讓學生與國際接軌,畢竟食安已是全世界共通的重大議題,因此本學群於今年舉辦了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暨藥物分析之質譜新技術與策略發展研討會,讓學生能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交流,更瞭解食安教育在其他國家的運作狀況,並藉此次交流接觸後能相互安排學生的拜訪學習。
食安共學群成果影片
l 目標與策略
本學群之目標乃在落實食安教育至大學教育之中,現行之食安教育皆著重在研究所,但為了食安教育乃是全國民皆該擁有之基礎素養,故本學群希冀能推動食安知識至各不同領域與階層。
因此本學群自107年成立以來成立了食品安全學程,先由課程方式提供大學生一個瞭解的管道,並辦理多場活動推廣食安教育到校外單位。
l 問題與分析
在實際操作方面則較為缺少,雖皆有安排校外參訪課程,但因礙於時間及距離因素停留時間較短,無法讓學生實際操作,較為可惜,因此希望有機會可配合鄰近單位,讓學生能長期實習。
目前課程多仍是開設基礎課程,而更為專精的課程較少,以及課程開設面向尚未全面包含各項食安議題,因此希望往後能開設更深與更廣面向之課程。
l 成效與改變
在本學群的推廣下可以見得食安知識愈發落實在大學課程之中,對於食安的議題亦更加重視,修課學生與參與活動的學生都日益增加,且加入學程的學生也不停的增長中,盼望之後能讓更多學生參與,且辦理更多活動讓校外人士也一同瞭解食安的重要性。
l 評估與精進
由目前學生的上課參與情形可以瞭解學生對於食安議題的想像及需求為何,並希望藉此可修正課程內容,目前課程在設計上除參訪與實驗手作外,在實際授課上的互動較為偏少,因此希望能在未來課程中加入更多互動,讓學生不僅是被動接受,而是能有更多主動反思與反餽。因此在今年的課程設計上,不少老師有稍微調整授課方式,例如為了讓學生能及時思考與回答問題,課堂上以線上問卷的方式讓學生能直接回答上一次的課程內容,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或是反餽與想法,讓不敢舉手發言的學生一樣有提問與思考。
另外除了課程授課方式之外,學生之作業設計,希望往後除心得寫作外,未來可加入讓學生有更多可動手實行與思考的作業與評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