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7年度「跨文化人文思潮與美學」共學群

計畫成果摘要:

 

面對當前處在跨文化情境底下的社群世代,跨文化情境有如潮間帶,文學院藉由執行深耕計畫將潮間帶或跨文化的正面價值凸顯出來,本共學群課程具體區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探討表現在思想、語言,文學與藝術(包含音樂與劇場)的跨文化情境,此外則是與社區活動相結合的實務導向課程。

  • 跨文化思想─由文學院中文系、哲學所3位特聘教授合授中西文化及哲學思想,課堂間學子親炙重量級學者「師生互動往來詢問」使學生反思並培養批判能力,最後與自身生活世界結合去發動一連串追問而得到深刻文化體驗。
  • 台灣閩南語文的音字書寫與閱讀─由授課教師自製講義進行相關課程講授,搭配參考資料。初步認識台灣閩南語的音字書寫系統後,分組進行音字書寫練習與閱讀討論,並安排實作練習,包括:台灣閩南語音字書寫練習(字幕轉寫與訪談記錄、閩南語PPT製作與口頭簡報)。
  • 跨文化人文思潮與美學-課程與教學實作專題─ 以「人文經典創生」、「社會書寫」、「生命敘事」三個發展主軸推動型塑出文學院核心特色,以系(所)特有專業能力為核心發展,跨系跨域連結延伸相關應用(實務)技能,陸續辦理8場文學院深耕系列工作坊,邀請導演、文史工作者、繪本創作家、藝術策展人、多媒體影項工作得獎者及平面設計師等業界教師帶領學生專案實作,其中「西灣文史紀錄培訓工作坊」及「生命敘事繪本創作(入門實作)工作坊」走出校園進行戶外教學。
  • 創意表演(四)、排演(五)─ 戲劇,原本便是一門強調跨領域的表演藝術,所包含的專業人員,從導演、舞台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多媒體設計、到演員、到幕後工作團隊等,透過彼此的充分合作,才能讓舞台上展演做到盡善盡美。為配合教育部教學創新的教學方向及提升學生多元學習的空間,連結不同系所教學資源,計畫藉由英國喜劇王爾德「不要緊的女人」這部劇的準備與呈現,作為文學院落實整合性課程計畫的一部份。藉英國文化的喜劇素材,一方面讓學生能夠領略維多利亞時期英國貴族階級的生活及談吐。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在準備過程中各部門的工作主旨及技術需求,並落實在實作上,將整齣「不要緊的女人」,於107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時在專業的展演空間加以呈現。
  • 表演藝術與社會實踐(一)─ 結合英語系和德語系的當代表演藝術趨勢,探討表演藝術如何社會實踐。以「左營」為探索的場域。探討表演藝術如何社會實踐,透過「城市遊戲」和「跨領域的工作坊」,例如表演實驗室,行動藝術,即興,詩歌,戲劇,等等形式,親身體驗在地人文地景,去了解每個人在社會此「舞台」,所扮演的「社會演員」之角色與功能,讓受到較少關注的議題和群眾的故事或潛規則被聽見與看見。
  • 管樂合奏(四)─ 由中山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林鴻君帶領管樂團,這次共有將近四十人參與演出,團員來自不同科系,甚至還有鼓山區的消防隊員加入,林鴻君表示,團中有2位現服役於鼓山消防分隊的校友,因為對管樂熱愛,畢業後仍然繼續參加,且團員大多來自不同科系、年級,出於對音樂的喜愛聚在一起,合作間擦出精彩火花。團員不辭辛勞參加練習,近幾年出團比賽還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第一名。中山音樂系學生陳奕均表示,以前只在課本上閱讀余光中的作品,這次透過演奏曲子,讓她更貼近詩人創作的心境,希望透過管樂團的演出,讓更多人透過詩、樂的結合,體會箇中奧妙。

 

本年度「跨文化人文思潮與美學共學群」獲校方深耕經費補助100萬元,共計開設8門課程、本院邀請超過20位教師(超過本院三分之一以上教師)參與共學群教學活動、工作坊,107年度參與學生數(包含學生教學助理)超過366人,學生多來自全校各系所,以「跨文化人文思潮與美學-課程與教學實作專題」為例,參與學生中來自文學院各系所64%、管理學院(企管、資管、財管、行傳)17%、社會科學院(政經系、社會系)11%、工學院(電機、機電、材光)6%、海洋科學院(海工系)2%。

   上述所開設課程已達成本共學群短中程推動目標:擴展授課地點(走出教室現場實地教學)、情境式教學,以實體情境營造引導學生五感體會文學、強化人文學科與藝術展演學科之間的交流互動,落實學科整合。截至目前執行共學群各項事務並無專職助理,主要由院本部行政同仁支援主要行政工作,未來期待維持運作,協助有熱情的老師落實跨領域教學。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