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PM2.5氣膠、環境與生活」共學群







為提高高教公共性, 本校「PM2.5氣膠、環境與生活」共學群除了於大學端設置全國首個「PM2.5氣膠、環境與生活」整合學程外, 亦已舉辦多項教育推廣活動及種子教師工作坊, 並受到社會各界之重視。
- 「撥霾見日• PM2.5視界」特展─107.1.3-6.15
由中山大學師生及合作夥伴共同設計規劃的展品為主,結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PM2.5視界系列藝術創作展品,期能讓更多社會大眾及各級學校的學生,深入了解各樣與PM2.5相關的知識,共同努力提升環境品質並守護自身及家人。
新聞媒體報導:http://www.cna.com.tw/news/aloc/201801030334-1.aspx
- 高雄市校園空氣品質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營─107.4.23
結合本校氣膠科學研究中心專家學者及高中、國中、國小等各級學校種子教師共同發展與氣膠科學及空氣品質及空污防制相關之環境教育課程
- 走入社區與民眾互動進行環境教育
本共學群結合「打狗舊港文化祭-共享生活節」於2017/12/8-9 於高雄駁二特區進行社區民眾環境教育,於活動中介紹氣膠科學相關知識,並透過PM2.5教具讓民眾觀察懸浮微粒大小對於人體的影響及宣導環境教育防治,讓參與民眾透過互動及省思。
- 第一屆氣膠化學與相關反應動態國際研討會─107.12.5-12.8
邀請到來自北美、歐洲、亞洲等十多位全球知名權威的氣膠化學及分子科學專家學者,首度就PM2.5氣膠的生成機轉及相關化學為主題進行探討,並於會中分享全球尖端前沿的氣膠技術及相關反應動態的新知。除了針對氣膠化學進行國際學術交流,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也結合本次國際研討會舉辦了新創PM2.5教材教具發表會。本共學群致力將PM2.5氣膠科學及環境保護知識普及化,提升全民環保意識及科學素養。新創PM2.5教材教具展展出了結合AR(Augmented Reality ,擴增實境)及VR(Virtual Reality, 虛擬實境),費時半年設計開發一套體感互動教具,讓民眾更瞭解各種不同來源的PM2.5相關知識;此外也首創PM2.5桌遊「解救蓋亞•空污防衛戰」,透過不同情境角色,讓全民動腦思考如何迎戰空汙。
新聞媒體報導: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1812050243.aspx
107年度活動媒體報導(節錄如下):
一、「撥霾見日•PM2.5視界」特展
l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tssdnews.com.tw/?FID=14&CID=385865
l 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909719?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l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103/1271534/
二、中山大學即時把關空污 西子灣首設校園PM2.5監測儀
l 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10179
l 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2927326
l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112004458-260405
三、於NSYSU-UCSD 雙邊研討會首度以氣膠科學為主題與標竿中心UCSD之「氣膠對環境化學影響研究中心」(Center for
Aerosol Impacts on 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CAICE) 進行學術交流
l 自由時報:http://m.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73380
l 民眾日報:http://www.allnews.tw/?p=23554
l 台灣新生報:http://www.tssdnews.com.tw/?FID=64&CID=396104
四、主辦「空氣品質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研習營」及四場進階研習營
l 空品教育扎根 中山攜手教育局培訓種子教師(台灣時報):http://www.taiwantimes.com.tw/ncon.php?num=20697page=ncon.php
中山新聞 抗PM2.5尖兵成軍!中山培育空品種子教師:
l http://news.nsysu.edu.tw/p/404-1120-192880.php?Lang=zh-tw
五、舉辦全球第一屆氣膠化學與相關反應動態國際研討會
l 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1812050243.aspx
l 臺灣時報: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755484
l 大成報:http://www.greatnews.com.tw/home/news_pagein.php?iType=1003&n_id=174173
六、協助高雄市政府設置空污環境教育資源中心
七、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860/3579800
l 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580124
l 中國時報: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108000578-260107
l 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580124
l 教育一條龍 !防制空汙專業領域宏觀規劃:http://daaimobile.com/news/5c41b9fb8f653a000694c95b
發展跨領域全方位之氣膠科學課程
- 開發以「PM2.5氣膠」議題導向之共學群及跨領域整合學程,培養學生理論基礎及解決問題能力。
- 整合本校理、工、海洋、教育、社科,以及跨校各與氣膠科學及環境等相關專業領域之專家教授,建構一全球化、跨領域之學習中心
人才培育: 透過有系統的課程設計及教學活動,提升全民環保意識
- 大學端:開設「PM2.5氣膠、環境與生活」共學群及整合學程
- K-12學習階段:與夥伴學校(高中、國中、國小)合作,培養種子教師,並合作規劃適合各學習階段程度之主題特色課程
- 社會各界:藉由課程及非課程形式辦理各種PM2.5議題相關之特展、教學活動、演講、研討會及社區活動
從共學群及相關活動課程中強化推動產學連結及產學合作:
- 從課程中融入與在地產業之互動連結
- 與產業透過產學合作,突破目前技術瓶頸
- 協助在地產業發展,同時培養學生創業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