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7年度「人工智慧物聯網」共學群

計畫成果摘要:

 

為強化學生學習成效,辦理相關活動

中醫資訊苗圃工作坊

辦理跨領域技術結合之工作坊,帶領學生學習中醫領域、資訊科學領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學習如何發現產業中現有問題,及如何結合不同領域所學(中醫領域之「望診」及資訊領域之「電腦影像處理」)解決問題,開發跨領域結合之應用,並訓練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之能力,參與學生25人。

 

提供學生參與產、官、學對話及學習機會

資工系與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共同辦理「2018創新科技論壇-創新科技@南部的推動與發展」,以與大師對談的形式,於高軟園區鴻海軟體研發大樓舉行演講及對談。邀請人工智慧發展先驅專家—杜奕瑾先生,及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委員擔任演講貴賓,並在對談中亦邀請中山大學工學院賴威光副院長(資工教授)、臺灣產學策進會葉家宏秘書長,透過幾位產官學界專家,針對人工智慧及物聯網在南部產業發展等相關議題進行對談,透過專家的激盪,啟發學生。參與學生超過143人。

 

加強機器學習智識

參與教育部「人工智慧競賽與標註資料蒐集計畫」辦理之「AI Cup 生醫熱身賽巡迴課程」,於本校資工系辦理中山大學場次,提供本校學生一系列與本共學群學習主軸相關技能之課程,共有54位學生參與:

  1. 基礎生醫文字分析Python程式設計
  2. 基礎機器學習概念與工具
  3. 基礎機器學習分類任務實作
  4. 基礎生醫自然語言處理概念
  5. 基礎與進階生醫命名實體辨識任務實作

 

MOPCON研討會─2018

本年度資工系協辦2018 MOPCON研討會,MOPCON 創立目的希望能夠解決南北資訊落差、提升資訊相關就業者之能力、帶動南部就業環境,提高南北交流之研討會,MOPCON 開立至今已邁入第7年,參與研討會人數逐年成長,於2017年時已經超過千人,為南部最大的資訊科技研討會。透過行動網路可以快速的與人、裝置、家用電器甚至汽車做更快速、緊密的連結,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及工作型態,當Web 2.0概念出現時,” Hyperconnectivity”此一詞彙描述了人與人之間更緊密的社交,以及人與機器更快捷的溝通所帶來的變化。10年過去了,如今Web 3.0挾「物聯網」與「雲端運算」崛起,除了快速增長的線上服務與智慧裝置之外,Big Data、AI 與 Virtual Reality 的出現也正劇烈快速的影響人與人、人與機器間的互動方式。因此,我們須重新思考 "Mobile Open Platform" 的內涵。參與這樣的活動是給學生很好教育與學習的機會。

 

 

「人工智慧物聯網」共學群於107年度開設課程共計11門:

課程目標:增進學生於網路、資料庫、人工智慧物聯網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程式實作能力

課程設計:設計三層學習架構:基礎層、傳輸層、雲端層。

基礎層:物聯網裝置前端接口部分以無線傳輸(導)方式為主,將裝置所感測資訊,如環境溫濕度、影像等資訊透過無線射頻技術將資料封裝並交由傳輸層傳輸至伺服器。C程式設計、電腦網路、影像處理屬於此部分課程,透過課程講授使學生習得物聯網裝置感測及資料接收原理(Bluetooth、ZigBee、RFID)、影像校正、濾波分析與圖形識別等原理。

傳輸層:資料傳輸過程需確保資料完整性,透過網路協定提升網路傳輸速度,並將雲端層指令傳送至基礎層各物聯網裝置中,以確保資訊順利抵達位於傳輸層之終端設備。高等電腦網路、異質性無線網路移動性與換手機制屬於此部分課程,內容包含核心網路傳輸協定(IP、TCP、UDP、ICMP、IGMP、ARP、BGP)、路由機制、網路間換手機制。

雲端層:物聯網透過雲端伺服器對巨量感測資料進行學習與分析,進行整體系統考量作出最適決策。網路應用程式設計、資料庫系統、平行計算、數值分析屬於此部分課程,學生可學習建置與規劃資料庫系統(關聯模式、正規化查詢處理、交易處理、Big Table、NoSQL)、巨量資料之平行計算(MPI、RMO、OpenMP),進一步發展人工智慧演算技術,解決實務問題。

 

 

瀏覽數: